【迫不及待的意思】“迫不及待”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某件事情非常期待或急切,以至于无法再等待。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强烈的愿望,还带有一种焦虑和急迫的情绪。
一、成语总结
成语名称:迫不及待
拼音:bù jǐn dài dà
出处: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明帝)乃使太傅司马宣王(即诸葛亮)与之相见,而其意未已,遂以疾辞。然其心实为国,虽不获已,亦不改其志也。”后世逐渐演变为“迫不及待”。
含义:形容非常急切地想要做某事,不能等待。
感情色彩:中性偏积极
使用场景:常用于表达对某事的强烈渴望或急切心情,如等待好消息、考试结果等。
近义词:急不可待、心急如焚、迫不及待
反义词:从容不迫、慢条斯理、不紧不慢
二、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名称 | 迫不及待 |
| 拼音 | bù jǐn dài dà |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 含义 | 形容非常急切地想要做某事,不能等待 |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积极 |
| 使用场景 | 表达对某事的强烈渴望或急切心情 |
| 近义词 | 急不可待、心急如焚、迫不及待 |
| 反义词 | 从容不迫、慢条斯理、不紧不慢 |
三、使用示例
1. 考试结束后,他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成绩。
2. 妈妈在医院门口焦急地等着,迫不及待想看到孩子平安归来。
3. 他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新工作,每天都在期待着入职的那一天。
四、总结
“迫不及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出人们对某事的强烈期待和急切心情。在日常交流中,恰当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丰富和自然。同时,了解其近义词和反义词也有助于更精准地运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