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的冠是什么意思】一、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夏完淳的《别云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多年,如今再次陷入困境的悲凉心境。
其中,“冠”字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如“帽子”、“头饰”等,但在诗句中,“冠”特指“囚犯的帽子”,象征被俘或受刑的状态。因此,“南冠”原意是南方的囚徒,后引申为被俘者的代称。
整句诗的意思是:我已在外漂泊三年,如今又一次成为被俘之人。
二、表格解析
| 词语 | 含义 | 在诗句中的具体解释 | 出处/背景 |
| 三年羁旅客 | 漂泊在外三年的旅人 | 表示诗人长期流亡、不得归家 | 出自《别云间》 |
| 羁旅 | 漂泊、客居 | 古代常用来形容游子远离故乡 | 常见于古典诗词 |
| 今日 | 现在、此刻 | 强调当前的处境 | 表达时间上的紧迫感 |
| 又 | 再次、又一次 | 表示重复发生的事情 | 表达无奈与悲愤 |
| 南冠 | 南方的囚徒 | 古代对被俘者的称呼 | 出自《左传》,后用于文学作品 |
| 冠 | 头部的装饰物 | 在此引申为囚犯的帽子 | 具体含义随语境变化 |
三、补充说明
“南冠”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成公九年》,当时楚国人钟仪被晋国俘虏,仍戴着南方的帽子,故称“南冠”。后世文人常用“南冠”来指代被俘之人,带有悲壮和屈辱的意味。
夏完淳作为明末抗清志士,在被捕后写下《别云间》,抒发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正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四、结语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的“冠”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帽子,而是象征着被俘与苦难。通过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欣赏这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