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驱除鞑虏怎么读

2025-11-15 10:20:04

问题描述:

驱除鞑虏怎么读,急到原地打转,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5 10:20:04

驱除鞑虏怎么读】“驱除鞑虏”是一个历史词汇,常出现在中国近代史的语境中,尤其与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密切相关。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可能会对其中的“鞑虏”二字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发音和理解其含义。本文将从字音、字义以及历史背景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附上表格以便快速查阅。

一、字音解析

拼音 注音符号 备注
ㄑㄩ 第一声,意为驱赶、驱逐
chú ㄔㄨˊ 第二声,意为去除、消除
ㄉㄚˋ 第四声,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ㄌㄨˇ 上声,意为俘虏、敌兵

读法说明:

“驱除鞑虏”应读作 qū chú dá lǔ,注意“鞑”是第四声,“虏”是上声。

二、字义解释

- 驱除:意思是驱赶、排除,有清除、消灭之意。

- 鞑虏: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如蒙古人)的称呼,有时带有贬义,指侵略者或异族统治者。

因此,“驱除鞑虏”整体意思可以理解为:驱赶并消灭外来的侵略者或异族统治者。

三、历史背景

“驱除鞑虏”最早见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恢复汉族政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政权,而“鞑虏”一词被用来指代清朝统治者,具有一定的民族情绪色彩。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带有强烈民族对立色彩的说法已不再被广泛使用,现代历史研究更倾向于客观、中立地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

四、总结

项目 内容
词语 驱除鞑虏
发音 qū chú dá lǔ
含义 驱赶并消灭外来的侵略者或异族统治者
出处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时期,反对清朝统治的口号之一
现代看法 带有民族情绪色彩,现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驱除鞑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组合,它承载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情感与政治诉求。了解其发音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