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吕岩原文】一、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即吕洞宾)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一位牧童在田野间放牧的悠闲生活。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超脱尘世的情怀。
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意蕴深远,通过牧童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理想境界。诗中没有复杂的修辞,却以朴素的语言展现出一种宁静而自在的生活状态。
二、原文及赏析
原文:
> 草铺横野六七里,
> 笛弄晚风三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
> 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草,大约有六七里长;
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是傍晚时分的几声吹奏。
牧童归来后吃饱了饭,已是黄昏时分;
他没有脱下蓑衣,就躺在月光下休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牧童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用“草铺横野”、“笛弄晚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结尾两句更突出了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三、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牧童》 |
| 作者 | 吕岩(吕洞宾) |
| 朝代 | 唐代 |
| 体裁 | 五言绝句 |
| 主题 | 描写田园牧童生活,表达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向往 |
| 语言风格 | 简洁质朴,富有画面感 |
| 意象 | 草、横野、笛声、晚风、黄昏、蓑衣、月光 |
| 情感基调 | 宁静、悠然、超脱 |
| 艺术特色 | 以景写人,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
四、结语
《牧童》虽为一首短诗,却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与艺术价值。它不仅展现了唐代田园诗的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人生哲理来看,这首诗都值得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