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而不秀解释是什么】“苗而不秀”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原意是指庄稼长出了苗,但没有开花结实。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比喻人虽然有才华、有潜力,但最终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就或成果。
一、
“苗而不秀”字面意思是“苗长出来了却没有开花结果”,常用来形容人虽有才能、有发展前途,但最终未能实现预期的成果。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惋惜和感慨意味,强调的是“有始无终”或“半途而废”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苗而不秀”来形容一些看似有潜力的人或事,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苗而不秀 |
| 出处 | 《论语·子罕》 |
| 字面意思 | 苗长出来了但没有开花结果 |
| 引申含义 | 比喻人有潜力但未成功;有始无终 |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或事物有潜力但未达成目标 |
| 情感色彩 | 带有惋惜、遗憾的情绪 |
| 近义词 | 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
| 反义词 | 功成名就、开花结果 |
| 用法举例 | 他年轻时很有才华,可惜苗而不秀,没能成大器 |
三、延伸理解
“苗而不秀”不仅是对个人发展的评价,也可以用于对项目、企业甚至社会现象的反思。它提醒人们,仅有起步是不够的,还需要持续的努力与坚持,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和成果。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在事业初期表现出色,但因为缺乏耐心、毅力或外部环境变化,最终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种现象正是“苗而不秀”的现实写照。
因此,“苗而不秀”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总结,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避免只开花不结果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