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跼高天蹐厚地的意思】“跼高天蹐厚地”是一句出自《诗经·小雅·正月》的古语,原文为:“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二;我心忧伤,聊与子同。”后世引申出“跼高天蹐厚地”的说法,用来形容人在天地之间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力,内心充满敬畏与不安。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也体现了古人面对天地时的谦卑态度。在现代社会中,这句古语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也要保持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跼 | 弯曲身体,表示拘束、局促 |
| 高天 | 高远的天空,象征广阔的自然 |
| 蹐 | 踩、踏,引申为行动 |
| 厚地 | 厚实的土地,象征大地的厚重 |
整体意思:人在高天之下、厚地之上,感到自己微不足道,行为举止都受到天地的约束与影响。
二、出处与背景
“跼高天蹐厚地”并非原句,而是后人根据《诗经》中的意境进行提炼和扩展而成。原诗表达的是对乱世的忧虑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而“跼高天蹐厚地”则更强调个体在宏大宇宙面前的渺小与不安。
三、现代意义
1. 敬畏自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忽视了自然的力量。“跼高天蹐厚地”提醒我们应尊重自然规律,避免过度开发。
2. 谦逊做人: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保持谦逊的态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避免骄傲自满。
3. 反思自我: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偶尔停下来思考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有助于心理上的平衡与成长。
四、相关成语与诗句
| 成语/诗句 | 出处 | 简要解释 |
| 仰观俯察 | 《周易》 | 表示观察天地、思考人生 |
| 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 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庄子 | 强调自然的伟大与沉默 |
五、总结
“跼高天蹐厚地”虽源自古代文献,但其内涵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人生处境的一种深刻认知。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从中汲取智慧,学会在广阔天地间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持谦逊与敬畏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