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一毛成语故事】“九牛一毛”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数量极小,微不足道。这个成语出自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讲述了汉武帝时期一位名叫东方朔的大臣,以机智幽默的方式劝谏皇帝的故事。
成语出处
根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汉武帝喜欢打猎、游猎,常常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次,他问东方朔:“朕有千金之资,你有什么能耐?”东方朔回答说:“陛下有千金之资,我不过是一介平民,只能用一根头发来和您比。”汉武帝听了大笑。后来,东方朔又说:“如果把天下人的钱加起来,也不过是九牛之一毛。”这句话被后人提炼为“九牛一毛”,用来比喻极其微小的部分。
成语含义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九牛一毛 |
| 拼音 | jiǔ niú yī máo |
| 出处 | 《史记·滑稽列传》 |
| 含义 | 形容数量极少,微不足道 |
| 用法 | 多用于表示某事或某物在整体中所占比例极小 |
| 近义词 |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沧海一粟 |
| 反义词 | 浩如烟海、数不胜数、多如牛毛 |
| 示例 | 他捐出的只是九牛一毛,对整个项目来说帮助不大。 |
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九牛一毛”最初是用来劝谏帝王节俭的,后来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庞大的整体时,个体的努力或贡献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也不能因此忽视其价值。
在现代社会,“九牛一毛”常用于经济、资源分配、社会贡献等场合。例如,一个人在公司中所做的工作也许只是整个系统的一小部分,但正是这些“一毛”共同支撑了整个系统的运转。
总结
“九牛一毛”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在看待事物时要客观、全面,既要看到整体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个体的价值。虽然“一毛”微小,但若人人尽责,汇聚起来便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