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意思】“一字千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文字极其珍贵,价值极高。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文字的尊重,也反映了语言在文化、思想传播中的重要性。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字千金 |
拼音 | yī zì qiān jīn |
出处 |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
释义 | 形容文字极其珍贵,价值极高,一个字的价值可以抵得上一千两黄金。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文章、书法、诗词等作品的精妙和珍贵。 |
近义词 | 字字珠玑、价值连城、文采斐然 |
反义词 | 一文不值、粗制滥造、平淡无奇 |
二、出处与典故
“一字千金”最早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了一部名为《吕氏春秋》的书,为了吸引天下贤士来修改其中的内容,他在咸阳城门上贴出告示,说如果有人能增减一个字,就赏赐千金。结果无人敢挑战,最终这部书被保留下来,成为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
这个典故不仅说明了文字的珍贵,也反映出当时对知识和智慧的高度尊重。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文学评论 | “这篇文章言简意赅,可谓一字千金。” |
艺术评价 | “这幅书法作品笔力遒劲,一字千金。” |
学术研究 | “他的研究成果极具价值,真是一字千金。” |
四、总结
“一字千金”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语言艺术的极致赞美。它强调了文字的力量和价值,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无论是在文学、艺术还是学术领域,都能看到这一成语的身影,体现出中华文化中对语言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