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邀明月千里共婵娟全诗】一、
“举杯邀明月,千里共婵娟”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中的第三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孤独时对明月的向往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诗句本身并非完整的一首诗,但因其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常被引用并与其他诗句组合成完整的诗意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举杯邀明月,千里共婵娟”常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连用,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这种搭配不仅丰富了诗意,也增强了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诗句的来源、含义和常见搭配,以下是一份简要的总结表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三 |
原文句子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常见搭配 | “举杯邀明月,千里共婵娟”(多为后人引用组合) |
含义 | 表达诗人孤独时对明月的邀请,以及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 |
文化背景 | 唐代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手法,体现文人情怀 |
常见引用 | 多用于节日(如中秋)表达团圆、思念之意 |
相关诗句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使用场景 | 节日祝福、情感表达、文学创作等 |
三、结语
“举杯邀明月,千里共婵娟”虽非一首完整的诗,但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融合了李白的孤寂与苏轼的深情,成为表达思乡、团圆、友情的重要意象。无论是作为文学引用还是日常表达,这句话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