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绿》原文及解释】一、文章概述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其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绿》是他在1924年创作的一篇写景散文,描写的是杭州西湖的梅雨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绿”的独特美感。文章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细致感悟。
二、原文内容
《绿》
(节选)
我第二次到仙人洞,看那里的瀑布,觉得比从前更美了。那瀑布从高处飞流而下,溅起千堆雪,发出轰鸣声,使人感到一种壮丽的美。但我觉得最动人的,还是那潭水的颜色——绿。
那绿,不是一般的绿,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绿,仿佛把周围的山光水色都吸进去了。阳光照在上面,泛出淡淡的金光;风一吹过,波纹荡漾,像一幅流动的画。
我站在潭边,望着那一片绿色,心里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这绿,不像是普通的植物的绿,而是一种生命的象征,一种宁静而深沉的力量。
三、与解释
内容要点 | 解释说明 |
写作背景 | 朱自清于1924年游览杭州西湖,写下这篇散文,记录梅雨潭的美景。 |
主要描写对象 | 梅雨潭的“绿”,强调其颜色的独特性和美感。 |
修辞手法 | 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如“绿,不是一般的绿”、“像一幅流动的画”。 |
情感表达 | 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命与宁静的思考。 |
结构特点 | 由远及近,先写瀑布,再聚焦于潭水的“绿”,层次分明。 |
主题思想 | 通过对“绿”的描绘,体现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共鸣。 |
四、结语
《绿》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散文,通过对“绿”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朱自清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独特感悟。文章虽短,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值得反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