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太空授课分别教了什么】2021年12月9日,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空间站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全国中小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这次授课不仅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太空环境的独特性,也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向学生们传递了科学知识和探索精神。
王亚平作为我国首位进行太空授课的女航天员,她的讲解深入浅出,内容丰富。以下是她在这次授课中所教授的主要
一、授课
1. 微重力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王亚平首先介绍了在太空中由于微重力的存在,物体不再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呈现出与地面完全不同的运动状态。她通过演示水球、陀螺等实验,展示了失重状态下液体表面张力、角动量守恒等物理现象。
2. 水的表面张力实验
她将一个水袋带入太空,轻轻挤压后形成一个水球,并用注射器在水球中注入空气,形成一个气泡。这一实验展示了在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如何维持水球的形状,以及气泡在水中的行为。
3. 陀螺的旋转实验
王亚平展示了一个旋转的陀螺,在太空中,陀螺的旋转方向不会因为外力而轻易改变,体现了角动量守恒的原理。这个实验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4. 太空中的浮力现象
在地球上,人可以在水中漂浮是因为水的浮力大于人体的重量。但在太空中,由于没有重力,人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此无法像在地球上那样“漂浮”。她通过自身动作演示了这一点。
5. 太空中的细胞生长实验
虽然这次授课主要以物理实验为主,但王亚平也提到,未来在空间站中还将进行生物实验,研究细胞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生长情况,这将有助于人类未来的深空探索。
二、授课内容一览表
| 实验名称 | 实验内容描述 | 科学原理 |
| 微重力环境观察 | 展示太空中的失重状态,演示物体的运动方式 | 地球引力减弱,物体受力平衡 |
| 水球实验 | 用注射器在水球中注入空气,观察气泡的行为 | 表面张力、流体力学 |
| 陀螺旋转实验 | 展示陀螺在太空中旋转时的稳定性 | 角动量守恒 |
| 浮力现象演示 | 演示人在太空中的失重状态,解释为何不能“漂浮” | 失重环境下无浮力 |
| 细胞生长研究 | 提到未来将在空间站进行细胞实验,研究微重力对生命体的影响 | 生物学、航天医学 |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王亚平不仅向学生普及了科学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实验,让遥远的太空变得触手可及。这次授课不仅是一堂科学课,更是一场关于梦想与坚持的教育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