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内容多为魏晋时期士人的言行轶事,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其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世说新语·方正》篇中的两则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诚信、礼节和人伦道德的重视。
一、原文概述
第一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二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吾所行邪!”贼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得免。
二、与对比
| 项目 | 第一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 第二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
| 出处 | 《世说新语·方正》 | 《世说新语·德行》 |
| 主题 | 诚信、礼仪 | 义气、忠诚 |
| 主要人物 | 陈太丘、友人、元方 | 荀巨伯、友人、胡贼 |
| 故事背景 | 朋友约定同行,未按时到达 | 荀巨伯探望生病的朋友,遭遇战乱 |
| 核心冲突 | 友人失约,元方指出其无信无礼 | 荀巨伯拒绝离开生病的朋友,面对强敌 |
| 结局 | 友人惭愧,元方不予理会 | 胡贼被感动,撤军保全一郡 |
| 启示 | 为人应守信重礼 | 仁义之心可感化他人 |
三、内容分析
这两则故事虽然出自同一本书,但主题不同,分别从“信”与“义”两个角度展现了魏晋时期的道德观。第一则通过一个孩子的口吻,批评了失信的行为,体现了儒家“信”的重要性;第二则则通过一个普通人的行为,展示了“义”的力量,即使面对生死,也不放弃道义。
此外,两则故事都采用了对话形式,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格修养的重要教材。
四、结语
《世说新语》中的这些小故事,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意。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代士人的风范,也为我们提供了做人处世的参考。无论是“信”还是“义”,都是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些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