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艾艾成语解释】“期期艾艾”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张丞相列传》,原意是形容人说话结巴、不流利。后来引申为说话或做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表达时的口吃或语言不流畅的情况。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期期艾艾 |
| 拼音 | qī qī ài ài |
| 出处 | 《史记·张丞相列传》:“(周昌)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高祖)笑曰:‘吾亦期期不欲也。’” |
| 释义 | 形容说话结巴、不流利;也比喻做事犹豫不决、缺乏果断。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说话时的口吃现象,也可用于形容行为上的迟疑。 |
| 近义词 | 结结巴巴、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 反义词 | 威风凛凛、理直气壮、侃侃而谈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期期艾艾”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历史记载。据《史记》记载,周昌在劝谏刘邦时,因为口吃,说“臣口不能言”,但又坚持自己的意见,于是说“期期知其不可”。刘邦听后也笑着说:“吾亦期期不欲也。”这里的“期期”和“艾艾”都是拟声词,用来模仿结巴的语气。
后来,“期期艾艾”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来形容说话不流畅、结巴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口语中,带有一定幽默或调侃的意味。
三、使用场景示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日常对话 | 他一紧张就期期艾艾地说不清楚。 |
| 文学描写 | 小说中的人物因害羞而期期艾艾地表达情感。 |
| 课堂讨论 | 老师鼓励学生不要期期艾艾,要勇敢发言。 |
四、总结
“期期艾艾”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人的语言障碍,也可用于形容做事犹豫不决的状态。它源自古代历史典故,经过长期流传,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表达方式。在写作或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含义及使用方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的丰富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