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学步的意思及造句】“蹒跚学步”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婴儿刚开始学习走路时摇摇晃晃、不稳当的样子。现在常用来比喻事物或人刚开始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还不是很成熟或稳定。
一、
“蹒跚学步”最初形容小孩学走路时的笨拙状态,后引申为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的特点。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新事物、新技术、新项目或新行业的发展初期,强调其尚处于探索和成长阶段,需要时间和经验来完善。
该成语带有轻微的贬义色彩,但更多是中性表达,强调的是“起步阶段”的特点。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贬低或误解其含义。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蹒跚学步 |
| 拼音 | pán shān xué bù |
| 释义 | 原指婴儿学走路时摇摇晃晃的样子,现比喻事物或人刚开始发展,还不成熟、不稳定。 |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作贼?’……谢公曰:‘贤者识其大者,小人识其小者。’……谢公曰:‘若王文度、范荣期等,皆可为国之良臣也。’王右军曰:‘未见其比。’于是便有‘蹒跚学步’之语。”(注:实际出处略有争议,常见于文学作品中)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初始阶段,如技术、项目、企业等。 |
| 近义词 | 初露端倪、刚刚起步、雏形初现 |
| 反义词 | 熟练自如、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
| 例句 | 1. 这个创业公司还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各方面都需要完善。 2. 新技术的发展往往要经历一个蹒跚学步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3. 小孩子蹒跚学步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蹒跚学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语境适配:适合描述初创、初期阶段的事物,不宜用于成熟或稳定的场景。
- 语气把握:虽有轻微贬义,但多数情况下是中性表达,不必过于担忧。
- 搭配合理:通常与“阶段”、“过程”、“发展”等词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合理运用“蹒跚学步”,可以更生动地表达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