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拍案而起的意思

2025-11-20 01:39:43

问题描述:

拍案而起的意思,有没有大佬愿意点拨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0 01:39:43

拍案而起的意思】“拍案而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愤怒、激动或受到极大触动而突然站起,表现出强烈的反应。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面对不公、侮辱、愤怒之事时的激烈情绪表现。

一、成语解析

项目 内容
成语 拍案而起
拼音 pāi àn ér qǐ
出处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项王未有以应,曰:‘壮士!又何惧!’……”(虽非直接出处,但“拍案”一词常见于类似场景)
释义 形容人因愤怒、激动或受到强烈刺激而猛然站起,表现出极度的情绪反应。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激烈反应。
近义词 怒发冲冠、勃然大怒、拍案叫绝(注:拍案叫绝多指惊叹而非愤怒)
反义词 心平气和、不动声色、泰然自若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愤怒情绪

- 例句:听到自己被冤枉,他拍案而起,大声质问:“这是什么道理!”

2. 激动反应

- 例句:看到正义得到伸张,他拍案而起,激动不已。

3. 文学描写

- 例句:在历史小说中,常有角色因忠君爱国而拍案而起,表达对奸佞小人的愤慨。

三、总结

“拍案而起”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写人在情绪激动时的激烈反应。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情绪表达的重视。在现代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拍案而起”的含义、用法及实际应用,帮助我们在阅读或写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一成语。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