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成语解释及意思】“巧夺天工”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人的技艺非常精湛,几乎可以与自然界的天然造化相媲美。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手工艺术、建筑、雕刻、绘画等领域的高超技艺。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巧夺天工 |
| 拼音 | qiǎo duó tiān gōng |
| 出处 | 《红楼梦》:“这所房子,虽是旧的,但结构精巧,雕梁画栋,真是巧夺天工。” |
| 释义 | 形容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多指技艺高超,令人惊叹。 |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常用于描述工艺品、建筑、艺术作品等。 |
| 近义词 | 精妙绝伦、鬼斧神工、巧匠神工 |
| 反义词 | 匠气十足、粗制滥造、生搬硬套 |
二、成语用法举例
1. 工艺品
- 他制作的玉雕作品栩栩如生,简直巧夺天工。
2. 建筑艺术
- 这座古庙的木雕装饰,可谓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3. 绘画艺术
- 她的画作色彩斑斓,笔触细腻,真可谓巧夺天工。
三、使用注意事项
- “巧夺天工”强调的是人工技艺的高超,而不是自然之美。
- 不宜用于形容自然景观本身,如“山川秀美”不能说成“巧夺天工”。
- 在正式写作中,应注意语境搭配,避免误用。
四、总结
“巧夺天工”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的成语,常用于赞美人类在艺术、工艺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它不仅体现了对技艺的尊重,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欣赏。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巧夺天工”的含义、用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加以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