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论原文内容】韩愈的《朋党论》是唐代一篇重要的政论文,旨在阐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并指出朝廷应以“君子之朋”为重,反对结党营私。文章语言精炼、逻辑严密,体现了作者对当时政治风气的深刻反思。
一、
《朋党论》开篇即提出“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明确区分了“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韩愈认为,君子因志同道合而结交,彼此忠诚正直;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而聚在一起,一旦利益消失,便分崩离析。
他进一步指出,历史上贤明的君主都重视“君子之朋”,如唐尧、虞舜等,他们任用贤才,不因私情而用人。相反,昏君往往听信小人之言,导致国家衰败。因此,韩愈主张朝廷应广纳贤士,远离小人,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原文内容与核心观点对照表
| 内容要点 | 原文摘录 | 核心观点 |
|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 “君子之朋,以同道为朋;小人之朋,以同利为朋。” | 君子因志同道合而结交,小人因利益相同而聚集。 |
| 君子之朋的特点 | “君子之朋,虽多而不乱,虽众而不疑。” | 君子之间关系稳定,不因人数多而混乱。 |
| 小人之朋的脆弱 | “小人之朋,利尽而散,义尽而离。” | 小人之间因利益而聚,利益消失后必然分离。 |
| 历史实例 | “唐尧之时,天下大治,四岳举舜,而尧亲之,故能成其功。” | 唐尧任用贤才,成就盛世。 |
| 昏君的弊端 | “若夫小人之朋,虽多亦不足恃。” | 小人结党,无法依靠,反而危害国家。 |
| 韩愈的建议 | “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以固邦本。” | 建议君主亲近君子,远离小人,稳固国家根基。 |
三、结语
《朋党论》不仅是韩愈对当时政治现象的批判,更是他对理想政治秩序的呼唤。文章通过对比“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揭示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差异,强调了道德与忠诚在政治中的重要性。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政治事务时,应注重品德与原则,而非单纯的利害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