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古诗介绍】《牧童》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吕岩(也称吕洞宾)。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牧童在田野间放牧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全诗虽短,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
一、诗歌
《牧童》原文如下:
> 草铺横野六七里,
> 笛弄晚风三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
> 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首诗通过描绘牧童在广阔的田野中放牧、吹笛、归家吃饭、夜晚休息的场景,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
二、诗歌赏析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吕岩(吕洞宾) |
| 朝代 | 唐代 |
| 体裁 | 五言绝句 |
| 主题 | 田园生活、自然之美、闲适心境 |
| 语言风格 | 简洁质朴,富有画面感 |
| 艺术手法 | 意象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
| 情感表达 | 表达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 |
三、诗歌背景与意义
吕岩作为道教八仙之一,其诗作常带有超然物外的意味。《牧童》虽然写的是一个普通牧童的生活,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和谐的追求。诗中“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句,更是体现了牧童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给人以宁静、安详之感。
四、结语
《牧童》不仅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更是一首表达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作品。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回望那份简单、宁静的田园诗意。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思想内涵来看,《牧童》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