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中药 mdash mdash 垂盆草】垂盆草,又名狗牙瓣、佛指甲、石下红等,是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其性味甘、淡、凉,归肝、胆、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肿散结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咽喉肿痛、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等症状。垂盆草不仅药用价值高,而且在民间也常被用来泡茶或煎汤饮用。
一、垂盆草的基本信息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 | 垂盆草 | 
| 拉丁学名 | Sedum sarmentosum Bunge | 
| 科属 | 景天科(Crassulaceae) | 
| 药用部位 | 全草 | 
| 性味 | 甘、淡、凉 | 
| 归经 | 肝、胆、肾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肿散结 | 
| 主治 | 湿热黄疸、咽喉肿痛、痈肿疮毒、跌打损伤 | 
| 用法 | 煎汤、泡茶、外敷 | 
| 用量 | 煎汤:10~30g;外用适量 | 
二、垂盆草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垂盆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酚酸类、多糖类等,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肝、抗菌等作用。尤其在肝病治疗方面表现突出,常用于辅助治疗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
此外,垂盆草还被用于一些地方性疾病的防治,如蛇虫咬伤、皮肤炎症等。由于其生长环境较为广泛,且易于采集,因此在民间应用较为普遍。
三、使用注意事项
- 垂盆草性凉,脾胃虚寒者慎用。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外用时应注意清洁,避免感染。
- 不建议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影响身体平衡。
四、总结
垂盆草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不仅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而且疗效显著,在临床和民间均有广泛应用。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都能发挥良好的药用价值。但使用时仍需注意个体差异和禁忌,以确保安全有效。
如需进一步了解垂盆草的配伍应用或具体方剂,可结合具体病症进行辨证施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