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什么意思】“耄耋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年纪非常大,通常指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这个词语不仅表达了对长寿的赞美,也蕴含着对人生经历丰富、智慧深沉的敬意。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来源 | 
| 耄 | 八十岁 | 出自《礼记·曲礼》:“八十曰耄。” | 
| 蜚 | 九十岁 | 出自《礼记·曲礼》:“九十曰耋。” | 
| 耄耋之年 | 指八九十岁的高龄 | 综合“耄”与“耋”的含义,泛指高寿 | 
二、词语用法
“耄耋之年”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人物传记等中,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敬仰。例如:
- “他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
- “这位老人在耄耋之年仍坚持写作,令人敬佩。”
三、文化背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寿被视为一种福气,而“耄耋”则象征着人生的巅峰阶段。古代社会重视长者,许多诗词歌赋中都有对高龄老人的赞美之词。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人都曾以“耄耋”为题材,抒发对生命、岁月的感慨。
四、与其他类似词语对比
| 词语 | 含义 | 年龄范围 | 使用场合 | 
| 耄耋之年 | 八九十岁 | 80-90岁 | 正式、文学性较强 | 
| 高龄 | 年纪很大 | 一般指60岁以上 | 日常口语、通用 | 
| 老迈 | 年老体衰 | 多用于描述身体状态 | 带有贬义或中性 | 
| 白发苍苍 | 长满白发 | 无明确年龄 | 描述外貌特征 | 
五、总结
“耄耋之年”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语,用来形容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它不仅是一个年龄的描述,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敬仰。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常用这个词,但在文学、历史、礼仪等场合中,“耄耋之年”仍然具有重要的表达意义。
通过了解“耄耋之年”的来源、用法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并在使用时更加得体、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