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累若丧家之狗的意思】“累累若丧家之狗”是一句出自《史记·孔子世家》的古文,原意是形容一个人疲惫不堪、狼狈不堪的样子,如同失去了家的狗一样。这句话在古代常用来形容人处于困境中,精神萎靡、面容憔悴的状态。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含义 |
| 累累 | 形容疲惫、困顿的样子 |
| 若 | 好像、如同 |
| 丧家之狗 | 失去家的狗,比喻无家可归、落魄的人 |
二、出处与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为:
>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这段话描述的是孔子在郑国与弟子走散后,被人形容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形象地表达了孔子当时落魄、疲惫的状态。
三、引申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累累若丧家之狗”已不仅仅用于描述外在的疲惫状态,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历失败、挫折后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一种精神上的低落和无助感。
四、使用场景
| 场景 | 用法举例 |
| 文学作品 | 描写人物在逆境中的状态 |
| 日常口语 | 形容某人因失败而情绪低落 |
| 历史评价 | 评价历史人物在特定时期的处境 |
五、总结
“累累若丧家之狗”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最初用于描写孔子当时的落魄状态,后来演变为形容人在困境中精神疲惫、无依无靠的形象。它不仅有字面意思,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累累若丧家之狗 |
| 出处 | 《史记·孔子世家》 |
| 原意 | 形容人疲惫、狼狈的样子 |
| 引申义 | 表示人在失败或困境中的精神状态 |
| 使用场合 | 文学、口语、历史评价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累累若丧家之狗”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描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