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诰怎么读】“康诰”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尤其在《尚书》中出现。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可能会对其发音和含义感到困惑。本文将对“康诰”的读音、含义以及相关背景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康诰”是古代文献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出自《尚书·康诰》篇。其中,“康”字通常表示“安康、安宁”,而“诰”则是古代君主对臣民发布的文告或命令。因此,“康诰”可以理解为“安邦治国的训诫”或“安定国家的诏令”。
在现代汉语中,“康诰”的正确读音为 kāng hào,其中“康”读第一声(kāng),而“诰”读第四声(hào)。需要注意的是,“诰”字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因此容易被误读为“gào”或其他发音。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拼音 | 注音符号 | 含义 | 出处 | 备注 |
| 康诰 | kāng hào | ㄎㄤ ㄏㄠˋ | 安定国家的诏令或训诫 | 《尚书·康诰》 | “诰”常用于古代帝王对臣民的训示 |
| 康 | kāng | ㄎㄤ | 安宁、健康 | —— | 常见于“安康”、“康乐”等词 |
| 诰 | hào | ㄏㄠˋ | 古代帝王的诏书或训令 | —— | 易误读为“gào”,需注意发音 |
三、小结
“康诰”虽不常见,但在研究古代文献、尤其是《尚书》时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其读音与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文化。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掌握“康诰”正确的读音(kāng hào)和基本含义,有助于在阅读古籍或相关资料时减少误解。
如需进一步探讨《尚书》内容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典籍或学术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