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自扰之的上一句】“庸人自扰之”是一句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些人自己找麻烦、无端地烦恼。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它的完整出处和上一句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解析
“庸人自扰之”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夫事不疑,而后心定;心定,而后神清;神清,而后气和;气和,而后意专;意专,而后志一;志一,而后道明。”但这并不是“庸人自扰之”的原句。
实际上,“庸人自扰之”更早的出处是《庄子·外物》中的一句话:“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以其静也。故曰:‘庸人自扰之。’”
不过,现代人更常引用的是《论语·颜渊》中的句子:“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虽然不是“庸人自扰之”的直接上一句,但在语义上有一定的关联。
在民间流传中,“庸人自扰之”的完整说法是:
> “庸人自扰之,智者不问。”
这句话的意思是:普通人容易自己找麻烦,而有智慧的人则不会去问这些不必要的问题。
二、总结与对比
成语 | 出处 | 上一句 | 意思 | 常见用法 |
庸人自扰之 | 《庄子·外物》 | —— | 指庸人自己找麻烦 | 形容人无端烦恼 |
庸人自扰之 | 《论语·颜渊》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强调自我反省 | 用于劝诫他人少抱怨 |
庸人自扰之 | 民间说法 | 庸人自扰之,智者不问 | 智者不为琐事烦扰 | 用于安慰或劝解 |
三、结语
“庸人自扰之”虽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所困扰,要学会冷静思考,避免无谓的烦恼。无论是从古代典籍还是民间俗语来看,这一成语都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多加体会和应用。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庸人自扰之”的来源与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