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旰食宵衣历史典故

2025-09-27 17:27:00

问题描述:

旰食宵衣历史典故,有没有人能救救孩子?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7 17:27:00

旰食宵衣历史典故】“旰食宵衣”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用来形容君主或官员勤于政务、日夜操劳的形象。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旧唐书·太宗纪》中,原文为:“朕每念及此,未尝不惕然自惧,思所以安人理物,旰食宵衣,不敢自逸。”意思是说,皇帝每天忙于政事,甚至到了晚上才吃饭,天还没亮就穿衣起床,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旰食”指的是晚食,即到很晚才吃上饭;“宵衣”则是指在夜里穿好衣服,准备处理事务。这两个词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为了国家大事而牺牲个人休息时间的状态。

一、

“旰食宵衣”源于古代帝王勤政的形象,常用于赞美那些为国为民、尽职尽责的领导者。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中对责任与奉献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清廉、勤政官员的高度期待。

该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强调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具有较强的褒义色彩。在现代语境中,也可以用来形容工作繁忙、尽心尽力的人,但更多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旰食宵衣
出处 《旧唐书·太宗纪》
含义 形容君主或官员勤于政务,日夜操劳,牺牲个人休息时间。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赞美有责任感、敬业精神的人。
近义词 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废寝忘食
反义词 懈怠懒散、尸位素餐、贪图享乐
现代应用 用于表彰或描述工作认真、尽职尽责的人,具有褒义色彩。
文化意义 体现古代政治文化中对忠诚、奉献、责任的高度重视。

通过了解“旰食宵衣”的历史背景与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使用它,以表达对他人的敬意与赞美。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