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王维】《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737年。当时,王维奉命出使边塞,慰问前线将士,途中所见所感,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五言律诗。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风光的壮阔与苍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豪情。
一、诗歌
《使至塞上》全文如下: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独自一人前往边塞的经历,展现了边地的辽阔与荒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尤为经典,被后人誉为“千古壮观”。
二、内容解析表格
| 诗句 | 解析 | 意象与情感 |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诗人独自乘一辆车前往边塞,经过属国居延,表现出旅途的孤独与边塞的遥远。 | 孤独、使命感 |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征蓬象征漂泊无定,归雁象征思乡之情,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 思念、漂泊感 |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描绘出大漠中笔直的炊烟和长河上的落日,画面壮丽,气势恢宏。 | 壮阔、宁静、宏大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在萧关遇到巡逻的骑兵,得知都护仍在燕然山驻守,表现出边塞的军事紧张和诗人对将士的敬意。 | 紧张、敬佩 |
三、艺术特色
1.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对边塞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苍茫、壮美的氛围。
2. 语言简练:用词精准,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画面感。
3. 情景交融:既有对景物的描写,也有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四、历史背景与意义
王维当时任监察御史,因“安禄山反叛”事件受到牵连,被贬至边塞。这次出使不仅是一次政治任务,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在边塞的所见所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家的边防重要性,也激发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结语
《使至塞上》不仅是王维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唐代边塞诗的典范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历史角度来看,这首诗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