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断桥为什么叫断桥】丹东断桥是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一座著名历史建筑,横跨鸭绿江,连接中国与朝鲜。它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然而,很多人对“断桥”这一名称的由来感到疑惑:为什么这座桥会被称作“断桥”?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丹东断桥之所以被称为“断桥”,主要源于其历史背景和物理状态的变化。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座桥曾是志愿军前往朝鲜的重要通道。1950年,美军对鸭绿江上的桥梁进行了多次轰炸,其中丹东断桥(原名“中朝友谊桥”)遭到严重破坏,部分桥体被炸毁,导致桥面断裂,因此得名“断桥”。
战后,尽管部分桥体被修复,但因历史原因,该桥不再作为正常交通使用,而是被保留为纪念性建筑。如今,断桥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断桥”这一名称也象征着战争带来的分裂与伤痛,提醒人们珍惜和平。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丹东断桥(原名:中朝友谊桥) |
| 所在地 | 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上 |
| 建造时间 | 1937年建成,原为铁路桥 |
| 被炸时间 |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
| 得名原因 | 战争中被炸断,桥面断裂,故称“断桥” |
| 现状 | 保留为历史遗迹,供游客参观,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
| 其他含义 | “断桥”象征战争的创伤与和平的珍贵 |
| 游客价值 | 是丹东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常用于红色教育 |
三、结语
丹东断桥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的名字背后,承载着国家的屈辱与抗争,也见证了人民的团结与坚韧。了解“断桥”名称的由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