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什么意思】“尚书”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主要涉及古代官职、经典文献以及现代机构名称。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尚书”的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尚书”最早源于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最初是负责文书和记录的官员,后来逐渐演变为重要的中央官职。在汉代,“尚书”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掌握机要事务。到了唐代,“尚书省”成为三省六部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执行政令。
此外,“尚书”也是儒家经典《尚书》的简称,这部书是中国最早的史料汇编之一,记载了上古至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言论,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深远。
在现代,“尚书”也常用于某些机构或职位的名称,如“教育部部长”有时被称为“教育尚书”,虽然这只是口语化的说法,并非正式职称。
二、表格总结
| 概念 | 含义说明 | 背景与演变 |
| 古代官职 | 古代朝廷中负责文书、记录、行政事务的官员 | 最早为低级文职,后发展为中央重要官职,如汉代尚书台、唐代尚书省 |
| 尚书省 | 唐代三省六部制中的重要机构,负责执行政令 | 隶属于中书省和门下省,掌管全国政务,是最高行政机构之一 |
| 《尚书》 | 儒家五经之一,记录上古至春秋时期的历史文献 | 又称《书》,内容多为君臣对话和政令,具有重要历史和政治价值 |
| 现代用法 | 在日常语言中,有时用来比喻某领域负责人 | 如“教育尚书”、“文化尚书”等,属非正式称呼 |
三、结语
“尚书”一词虽简单,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无论是作为官职、典籍还是现代比喻,它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信息。理解“尚书”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