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的资料】冥王星是太阳系中一颗曾经被归类为行星的天体,但在200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重新定义为“矮行星”。尽管如此,冥王星仍然是太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天体之一,因其独特的轨道、冰冷的表面和神秘的环境而备受关注。
以下是对冥王星的基本信息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冥王星基本信息总结
冥王星位于太阳系的边缘区域,属于柯伊伯带的一部分。它的发现时间较晚,直到1930年才由克莱德·汤博(Clyde Tombaugh)在洛威尔天文台发现。由于其遥远的位置和较小的体积,冥王星的许多特性直到近年来才被更深入地了解,尤其是2015年“新视野号”探测器飞越冥王星后,提供了大量高分辨率图像和数据。
冥王星的公转周期约为248地球年,自转周期为约6.39地球日。它拥有五颗已知的卫星,其中最大的是卡戎(Charon),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双星系统。冥王星的表面主要由冰冻的氮、甲烷和一氧化碳构成,温度极低,平均约为-230°C。
冥王星资料一览表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冥王星 |
| 英文名称 | Pluto |
| 发现时间 | 1930年 |
| 发现者 | 克莱德·汤博(Clyde Tombaugh) |
| 所属星系 | 太阳系 |
| 轨道类型 | 柯伊伯带天体 |
| 离太阳平均距离 | 约59亿公里(39.5 AU) |
| 公转周期 | 约248地球年 |
| 自转周期 | 约6.39地球日 |
| 直径 | 约2,377公里 |
| 质量 | 约1.303×10²² 千克 |
| 表面温度 | 平均约-230°C |
| 主要成分 | 冰冻的氮、甲烷、一氧化碳 |
| 卫星数量 | 5颗(包括卡戎) |
| 分类 | 矮行星(IAU,2006年) |
| 探测任务 | 新视野号(2015年飞越) |
冥王星虽然不再被列为行星,但它在太阳系中的独特地位仍然不可忽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对冥王星的研究可能会揭示更多关于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