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出处及相关典故】“毛遂自荐”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谋士毛遂主动请缨、展现才能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主动推荐自己、敢于担当、有自信和能力的人。
一、
“毛遂自荐”最早见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孝成王时期,秦国大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遣平原君前往楚国求援。平原君打算挑选二十名门客一同前往,但只选出了十九人,最后由毛遂主动请缨,被选中同行。
在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迟迟未果,毛遂挺身而出,以理服人,最终说服楚王出兵援助赵国,成功解了邯郸之围。毛遂因此被平原君称赞为“贤者”,并受到重用。
该典故强调了“自我推荐”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个人才华和胆识的重要性。后世常以此比喻有才之人应主动展示自己,不因默默无闻而埋没。
二、相关典故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毛遂自荐 | 
| 出处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 故事背景 | 战国时期,秦军围困赵国邯郸,平原君赴楚国求援 | 
| 主要人物 | 毛遂、平原君、楚王 | 
| 故事梗概 | 平原君选门客赴楚,毛遂主动请缨;在谈判中,毛遂直言进谏,说服楚王出兵 | 
| 成语含义 | 自我推荐、主动表现、有胆识和能力 | 
| 历史评价 | 毛遂因勇毅和智慧获得认可,成为历史上的典范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鼓励人们勇于展示自己、争取机会 | 
三、结语
“毛遂自荐”不仅是古代士人精神的体现,也是现代职场和个人发展中值得借鉴的精神。它提醒我们,在合适的时机,要有勇气站出来,展现自己的价值。虽然时代不同,但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