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指的是什么】“落霞与孤鹜”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常被用来形容夕阳西下、孤鸟飞翔的美景。下面将从字面意思、文学意境和文化象征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一、
“落霞与孤鹜”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个意象组合,其中“落霞”指傍晚时分的晚霞,“孤鹜”则是指一只孤独飞翔的野鸭。二者结合,形成一种空灵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情感的思考。
在《滕王阁序》中,王勃通过这一句诗,展现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意境不仅具有美学价值,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出处 |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
| 字面意思 | “落霞”指傍晚的晚霞;“孤鹜”指一只孤独飞翔的野鸭 |
| 文学意境 | 描绘夕阳与孤鸟齐飞的壮丽画面,展现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 |
| 文化象征 | 象征孤独、自由、短暂与永恒的对比,常用于表达对人生、时光的感慨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诗词、散文、绘画等艺术作品中,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或内心情感的寄托 |
| 现代意义 | 成为经典文学意象,常被引用或改编,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忆 |
三、结语
“落霞与孤鹜”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它以其简洁而深远的意境,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符号,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与借鉴。无论是作为文学赏析还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