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委蛇释义】“虚与委蛇”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应帝王》:“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虚者,心斋也;委蛇者,道也。”原意是指人在面对事物时,内心保持空明、无杂念的状态,表面上则随顺自然,不执着于外在形式。后引申为对人对事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表面上看起来很客气、很配合,实际上并不真心实意。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不真诚、只做表面功夫的人或行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一、
“虚与委蛇”原指顺应自然、内心清明的处世态度,后来演变为一种敷衍、应付、不真诚的行为方式。它强调的是表里不一,外在表现与内在真实想法相违背。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批评那些在工作、生活中缺乏诚意、只走形式的人或做法。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虚与委蛇 | 
| 出处 | 《庄子·应帝王》 | 
| 原意 | 指内心清净、顺应自然的处世态度 | 
| 引申义 | 表面应付、敷衍了事,不真诚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不诚恳、做表面文章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近义词 | 敷衍塞责、虚情假意、阳奉阴违 | 
| 反义词 | 真心实意、诚实守信、认真负责 | 
| 使用场景 | 工作场合、人际关系、日常交流等 | 
| 示例句子 | 他只是虚与委蛇地答应了,根本没有实际行动。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虚与委蛇”虽然源于古代哲学思想,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一种不真诚、不负责的态度。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避免此类行为,提升沟通的质量与真诚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