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涂炭是什么意思】“生灵涂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战争、灾难或暴政给人民带来的极大痛苦和惨重损失。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百姓在极端困境中受苦受难的情景,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历史背景。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生灵 | 指人民、百姓 |
涂炭 | 比喻像陷入泥炭中一样难以脱身,形容极度的苦难 |
整体含义:指人民遭受极大的苦难,生活如同陷入泥炭之中,无法自拔。
二、出处与用法
内容 | 说明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兵革既兴,民多流亡,生灵涂炭。”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描述战乱、灾荒或暴政时期人民的悲惨处境时使用 |
情感色彩 | 带有强烈的悲悯和谴责意味,表达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水深火热 |
反义词 | 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太平盛世 |
四、现实意义与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举例 |
历史叙述 | 描述战争或自然灾害后的社会状况时使用 |
文学作品 | 在小说、诗歌中渲染悲剧氛围 |
社会评论 | 用于批评某些政策或事件对民众造成的伤害 |
五、总结
“生灵涂炭”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民在极端困境中的悲惨境遇。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民生的关注和对苦难的深切同情。在日常生活中,虽然这种极端情况较为少见,但在文学、历史和评论中仍具有重要的表达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相关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