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的下一句是什么】“七月流火”是一句出自《诗经·豳风·七月》的古语,原意是指农历七月时,火星(即心宿二)开始西行,天气逐渐转凉。后人常用来形容盛夏将尽、天气转凉的时节。
很多人在阅读古文或诗词时,会遇到“七月流火”这句话,但对其下一句却不太清楚。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
一、
“七月流火”的原文出自《诗经·豳风·七月》,全句为: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意思是:到了农历七月,火星向西方移动,天气开始转凉;到了九月,人们开始准备冬衣。
这句诗描绘了古代农耕社会的季节变化与生活节奏,具有浓厚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在现代语境中,“七月流火”常被引申为盛夏即将过去,天气由热转凉的象征。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豳风·七月》 |
原文句子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
字面意思 | 农历七月,火星西行,天气渐凉;九月开始缝制冬衣。 |
引申含义 | 盛夏将尽,天气转凉;也指时间流逝、季节更替。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描述夏季接近尾声,天气逐渐转凉的时节。 |
文化意义 | 展现古代农耕社会对自然节律的观察与记录,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三、结语
“七月流火”不仅是一句古诗,更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它的下一句“九月授衣”,则进一步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与文化传统。
了解这些诗句的出处与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增添一份诗意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