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原文】一、
“垓下之战”是秦末汉初楚汉相争的关键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2年,地点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的垓下。此战是刘邦与项羽之间决定天下归属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最终,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刘邦获胜,奠定了汉朝建立的基础。
本篇内容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依据,整理了“垓下之战”的原文片段,并通过表格形式对关键人物、事件、结果及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场历史战役的全貌。
二、原文摘录(节选)
>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遂自刎而死。”
三、信息汇总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战役名称 | 垓下之战 |
发生时间 | 公元前202年 |
地点 | 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古称垓下) |
主要人物 | 项羽、刘邦、虞姬、乌江亭长 |
背景 | 秦末群雄割据,项羽与刘邦争霸,最终决战 |
战役过程 | 汉军合围项羽于垓下,项羽兵力寡弱,陷入绝境 |
关键事件 | 项羽悲歌别姬、突围失败、拒绝渡江、自刎乌江 |
结果 | 项羽兵败身亡,刘邦获胜,奠定汉朝基础 |
影响 | 结束楚汉战争,汉朝建立,中国进入统一王朝时代 |
文学价值 | 《史记》中描写细腻,情感丰富,展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与悲剧命运 |
四、结语
“垓下之战”不仅是军事上的胜负分界点,更是历史转折的关键节点。司马迁在《史记》中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项羽最后的挣扎与悲壮,使这一战役成为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通过原文与表格结合的方式,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