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信息流之路,就是张小龙的套路
从微信为了用户-内容的连接做出的一系列改动而言,核心的用户路径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几乎是完全没有违背微信一直以来的“克制”,与其自诩“工具”的定位。
从微信为了用户-内容的连接做出的一系列改动而言,核心的用户路径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几乎是完全没有违背微信一直以来的“克制”,与其自诩“工具”的定位。
“万物皆可supreme”已经渐渐过气,换上哪家的 LOGO 与 BGM 都让审美疲劳的看客提不起兴趣。
小程序的好是显性的。所以,BAT 以及头条系都全线切入了小程序,并进行了矩阵式布局。不过大多仍然处于试图与既有业务整合的摸索期。
5G时代,带宽更大,网速更快,费率更低,云计算支持人工智能根本不是问题,哪怕是一个桌子,都可以人工智能化,过去是人和人连接,现在是万物互联,周围的一切产品,汽车、门窗、冰箱都会成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的风口是个伪命题,因为并不存在某个具体的行业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技术会落实到具体的应用之下,但每个场景的实现时间是不同的。
从一个更广阔的维度来说,知乎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空间,让大佬和普通人站在一起思考未来,生命,文明,甚至整个人类命运等宏达的命题,让我们意识到,在冷冰冰的宇宙中,个体的渺小,以及文明火种传承的意义。
订阅制电商在中国本土的开花结果,只是时间问题,即算法不断地精准化以及供应链端对于这一全新模式的接受过程。从更远的角度来看,它很有可能一种新型的电商购物体验,并且逐渐被主流用户所认可。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蓬勃发展的手游行业不但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也直接推动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发展,作为最大的投放群体,我们可以看看游戏行业对于买量这件事有多疯狂。
有人认为浏览器的核心是搜索,于是希望回归到搜索本身,将浏览器做的非常轻,轻度的浏览器。以夸克浏览器和百度低调推出的简单搜索为例,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路线。
从现在来看,今日头条极速版,网易的今日爆点都是冲着趣头条去的,模式和套路基本上一样,很难形成差异化,但如果趣头条形成头部规模效益,然后将流量灌到落差最大的地方,那么很有可能会成为新的一种形态。
电商要怎么收税?这是继营业执照后最受人们关注的议题。电子商务经营者们担心税收加大自己的经营成本,吃瓜群众们则担心以后买买买是不是要加税。
美团的超级平台效应在于,它几乎涵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玩的所有日常消费行为,最近的美团打车、摩拜单车等出行业务更是链条般地把其他的消费场景串联起来。
爱奇艺给出的理由其实非常伟光正,直接的矛头指向是当下不合理的“唯流量”评价体系,通过关闭前台播放量要使刷流量的灰色产业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