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云外什么意思】“九霄云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非常遥远的地方,或指人处于极度兴奋、恍惚的状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九霄 | 古代传说中天的最高处,即九重天,象征极高的天空 |
| 云外 | 云层之外,比喻极远的地方 |
| 整体意思 | 指非常遥远的地方,也可形容人神志不清、心不在焉 |
二、出处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后世引申为“九霄云外”。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距离极远、难以到达的地方,也可形容人精神恍惚、不切实际。 |
| 示例 | “他一听到好消息,高兴得忘乎所以,仿佛飞到了九霄云外。”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成语 |
| 近义词 | 遥不可及、天涯海角、遥遥无期 |
| 反义词 | 近在咫尺、触手可及、身临其境 |
四、使用场景
| 场景 | 应用举例 |
| 描述距离 | “两地相距甚远,简直是在九霄云外。” |
| 形容状态 | “他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整个人都飘在九霄云外。” |
| 文学描写 | “仙人居住在九霄云外,凡人难以企及。” |
五、总结
“九霄云外”不仅是一个表达空间距离的成语,也常用来形容人的心理状态。它源于古人对天空的想象和对仙境的向往,如今广泛应用于日常语言和文学创作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九霄云外”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