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东坡七集》中。文章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月夜漫步承天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孤寂与豁达之情。
一、文言文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个宁静的夜晚,苏轼与友人张怀民一同赏月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他被贬黄州后的孤独与豁达。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苏轼散文中的代表作之一。
三、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记承天寺夜游 |
作者 | 苏轼(北宋) |
体裁 | 散文 |
写作时间 | 元丰六年(1083年)十月十二日 |
主要人物 | 苏轼、张怀民 |
情节概括 | 夜晚因月色而起行,寻友共赏,感叹月夜之美 |
核心情感 | 孤独、豁达、对自然的赞美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境空灵、情景交融 |
体现思想 | 对人生境遇的坦然接受,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
四、赏析要点
- “庭下如积水空明”:以水喻月,写出月光洒落庭院的清澈透明。
- “水中藻荇交横”:借景写情,表现月光下竹柏的影子如水中藻荇般交错。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主题,表达作者虽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豁达心境。
五、结语
《记承天寺夜游》虽短,却蕴含深意。它不仅是一篇写景散文,更是一首心灵的诗篇,展现了苏轼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超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