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在日常生活中,合同是保障各方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然而,并非所有的合同都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以下五种情形会导致合同无效。
一、
1.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如果一方通过欺骗或强迫的方式使对方签订合同,且该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则合同无效。
2.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当双方合谋进行欺诈、隐瞒事实等行为,导致他人利益受损时,合同无效。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比如通过签订合法合同的形式来掩盖非法交易,例如洗钱、逃税等,此类合同无效。
4.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内容如果违反了法律或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即使双方自愿签订,也属无效。
5.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所签订的合同,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的,无效。
二、表格展示
序号 | 合同无效情形 | 法律依据 | 说明 |
1 |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民法典》第148条、第149条 | 通过不正当手段迫使对方签订合同,且损害国家利益 |
2 |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 《民法典》第154条 | 双方合谋损害第三方利益的行为 |
3 |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 《民法典》第153条 | 表面合法,实际违法的行为 |
4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民法典》第153条 | 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5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 《民法典》第144条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未经追认无效 |
以上五种情形是判断合同是否有效的关键点。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在签订合同前认真审查合同内容,必要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避免因合同无效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