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室什么空】“十室九空”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地方人口稀少、房屋空置的情况。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战乱、灾荒、瘟疫或经济衰退后的人口锐减现象,强调了社会的萧条与冷清。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十室 | 指十个家庭或住户 |
九空 | 九个都空着,只剩一个有人居住 |
十室九空 | 形容一个地方几乎没有人居住,房屋大量空置 |
二、成语来源
“十室九空”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民多流亡,十室九空。”意思是百姓大量逃亡,导致十个家庭中九个都是空的,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状况。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示例 |
描述战乱后的景象 | 战争过后,村庄十室九空,只剩下几户人家还在坚持。 |
描述灾后重建 | 灾难过后,整个社区十室九空,亟需政府援助。 |
表达对城市空心化的担忧 | 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许多乡村地区已呈十室九空之势。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人烟稀少、荒无人烟、十室无一 |
反义词 | 人满为患、热闹非凡、人来人往 |
五、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 | 描述 |
历史背景 |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和瘟疫,许多村落出现十室九空的现象。 |
现代城市 | 部分小城镇因产业衰退,出现人口外流,形成十室九空的局面。 |
文学作品 | 在小说中,作者常用“十室九空”来渲染战争或灾难后的凄凉氛围。 |
六、总结
“十室九空”不仅是一个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写照。它反映了人口流失、资源匮乏以及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关注城乡发展、人口流动及社会稳定问题。
通过了解和运用“十室九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中的社会变迁,也能在写作与表达中增添语言的深度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