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别原文及翻译】《无家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叙事诗,属于“三吏三别”中的一篇。这首诗通过一位战乱中失去家庭的士兵之口,描绘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强烈批判。
一、
《无家别》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一位士兵在战乱中被迫离家参军,归来后却发现家园破败、亲人离散的悲惨遭遇。诗中充满了对战争的控诉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 天宝年间战乱之后,家园荒芜,只有杂草丛生。 |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 我村有一百多户人家,战乱中各自逃散。 |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活着的人没有音讯,死去的人化为尘土。 |
乡里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 村中已无他人,只剩下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 |
便此去,吾亦不复行。 | 我就这样离开吧,我也不再回去了。 |
老妪出门看,老翁倚门啼。 | 老妇出门张望,老翁靠门哭泣。 |
他乡卒,无家别。 | 在异乡当兵,无家可归。 |
三、诗歌赏析
《无家别》虽短,却深刻揭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性影响。杜甫通过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展现了战乱中的家庭破碎、亲情断裂以及社会动荡的残酷现实。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传达出强烈的感情冲击,体现了杜甫“诗史”的风格。
四、结语
《无家别》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生活,也让我们更加理解古代文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