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下一句是什么】“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常用来表达在实际应用中才意识到知识储备不足的遗憾。这句话出自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原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知识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距。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知识点,以下是对该句的总结和相关信息整理:
一、原文出处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清代诗人赵翼《论诗》 |
原文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二、句子解析
词语 | 含义 |
书到用时 | 当需要使用知识时 |
方恨少 | 才感到知识不够 |
事非经过 |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 |
不知难 | 就不知道事情的困难 |
三、意义与启示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意思是:当真正需要用到书本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平时读书太少。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注重积累,避免临时抱佛脚。
而其下一句“事非经过不知难”,则进一步说明: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困难。两者结合,形成一种知行合一的思想,鼓励人们既要多读书,也要多实践。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学习要持续:不能只在关键时刻才想起学习。
- 实践出真知:很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 提前准备:面对复杂问题时,提前积累知识和经验非常重要。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出处 | 赵翼《论诗》 |
意义 | 强调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 |
现实启示 | 学习要持续,实践不可少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完整含义及其现实价值。它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人提升自我、应对挑战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