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历史典故】“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唐代诗人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原诗为: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句诗描绘的是菊花在深秋时节盛开,香气弥漫整个长安城,仿佛全城都被金黄色的花甲所覆盖。表面上看,这是对菊花傲然开放的赞美,但结合黄巢的生平背景,这句话也暗含了强烈的象征意义。
黄巢是唐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出身于盐商家庭,早年屡试不第,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和官场腐败极为不满。他后来发动大规模起义,推翻了唐朝的部分统治,虽然最终失败,但其影响力深远。
“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历史上常被用来比喻一种气势磅礴、席卷一切的变革力量,象征着人民的力量或革命的浪潮。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
加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黄巢《不第后赋菊》 |
原文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作者 |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
背景 | 黄巢科举落第,对社会不满,后起兵反抗唐朝 |
表面意思 | 描写菊花盛开时的壮丽景象,香气弥漫长安 |
深层含义 | 象征人民力量、革命浪潮或社会变革 |
文化影响 | 成为文学中常见的象征性表达,体现抗争精神 |
现代引用 | 常用于形容某种大规模的变革或运动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满城尽带黄金甲”不仅是诗句中的意象描写,更是历史与文化交融的产物。它承载了诗人的情感、时代的动荡以及人们对自由与变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