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毕露的意思是什么锋芒毕露成语典故】“锋芒毕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才能或锐气完全显露出来。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哲理思考。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锋芒 | 指刀剑的尖端,比喻锐气、才华或锐利之处。 |
毕露 | 完全显露、表露无遗。 |
锋芒毕露 | 比喻人的才华、锐气、个性等完全显露出来,不加掩饰。 |
该成语多用于形容人表现突出、才华横溢,但也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表示过于张扬、不够含蓄。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锋芒毕露”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士之有志者,当怀瑾握瑜,不以锋芒毕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志之士应当保持内在的美德,而不应过分显露自己的锋芒。
后来,“锋芒毕露”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广泛用于文学、日常交流中,表达对人才或性格外露者的评价。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表扬某人有才华 | 他在比赛中锋芒毕露,赢得满堂喝彩。 |
批评某人过于张扬 | 他总是锋芒毕露,让人难以接近。 |
描述人物性格 | 她性格直率,常常锋芒毕露。 |
四、成语的延伸理解
1. 正面意义:强调一个人的能力和自信,鼓励积极展示自我。
2. 负面意义:提醒人们在表现才华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和场合,避免因过于张扬而引起他人反感。
五、总结
“锋芒毕露”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可用于褒义,也可用于贬义,关键在于使用场合和语境。它提醒我们在展现自我时,既要敢于表现,也要懂得分寸,做到内外兼修,方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与修养。
成语 | 锋芒毕露 |
拼音 | fēng máng bì lù |
近义词 | 露骨、显山露水、锋芒外露 |
反义词 | 藏锋守拙、韬光养晦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用法 | 形容人显露才华或锐气 |
适用对象 | 人、行为、表现等 |
通过了解“锋芒毕露”的含义、出处及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在语言中灵活运用这一成语,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