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无闲田的出处】“四海无闲田”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被用来形容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以及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这句话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
“四海无闲田”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之一,原句为“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该句通过对比农民辛勤耕作与生活困苦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虽然此句在现代多用于描述农业发展的兴盛,但其本意并非如此,而是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因此,在引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其原始含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原文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作者 | 李绅(唐代) |
出处 | 《悯农》其一 |
诗句背景 | 描写农民辛勤劳作却仍受饥饿之苦的社会现实 |
字面意思 | 天下没有闲置的田地,但农民仍然挨饿 |
深层含义 | 批判社会不公,表达对农民苦难的同情 |
现代用法 | 常被引申为农业发达、土地利用充分的象征 |
注意事项 | 原意为讽刺,现代使用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
三、结语
“四海无闲田”虽常被误读为赞美农业繁荣的句子,但其真实出处与内涵远比表面复杂。了解其历史背景与作者意图,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经典诗句。在写作或演讲中,若想提升内容深度,不妨从古诗词的原意出发,避免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