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拘谨解释及出处

2025-10-26 08:18:00

问题描述:

拘谨解释及出处,有没有大佬愿意带带我?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6 08:18:00

拘谨解释及出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用“拘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或行为不够自然、放不开。那么,“拘谨”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最早出自哪里?本文将对“拘谨”的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出处与用法。

一、拘谨的解释

“拘谨”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人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的不自然、不放松的状态。通常是因为紧张、害羞、缺乏自信或对环境不熟悉而产生的表现。这种状态可能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其显得生硬或不自在。

常见语境包括:

- 在陌生场合中不敢大胆发言

- 面对权威人物时不敢表达真实想法

- 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过于谨慎

二、拘谨的出处

“拘谨”一词并非现代才出现,早在古代文献中已有相关使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出处:

出处 作者/作品 内容节选 释义
《红楼梦》 曹雪芹 “宝玉见他(黛玉)言语拘谨,心中暗自欢喜。” 表示黛玉说话做事小心、不放肆
《世说新语》 刘义庆 “王导性简,与人无忤,言辞拘谨。” 描述王导为人谦逊、言谈不张扬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女子年少,举止拘谨,不善言辞。” 描写女子性格内向、不善表达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拘谨:言行过于谨慎,不自然。” 现代汉语标准解释

三、总结

“拘谨”一词源于古代文学作品,用于描述人的言行不够自然、过于谨慎的状态。在现代社会中,这一词语被广泛使用,既可用于描述个人性格特点,也可用于评价他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了解“拘谨”的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地使用该词。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拘谨”这一词语的含义及其历史背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