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遏行云的意思解释】“响遏行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能够阻止云彩的流动,比喻歌声或乐声极其优美、震撼人心。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用来形容古代音乐家韩娥的歌声动人,令人难以忘怀。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响遏行云 |
拼音 | xiǎng è xíng yún |
出处 | 《列子·汤问》 |
含义 |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能阻止云彩流动,多用于赞美歌声或乐声的优美与震撼力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艺术评论中,强调声音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近义词 | 声震云霄、余音绕梁、响彻云霄 |
反义词 | 声如蚊呐、低声细语、悄无声息 |
二、成语背景与用法解析
“响遏行云”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中的故事:韩娥在齐国旅行时,因饥饿而唱歌求食,她的歌声非常动听,以至于“一里之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人们听了之后久久不愿离去,甚至有人因此感动落泪。
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描写音乐、歌唱、朗诵等艺术形式中声音的震撼力。它不仅强调声音的高亢,还带有情感上的共鸣,是一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表达方式。
三、现代使用示例
1. 文学作品中
“她那清脆的嗓音,仿佛能响遏行云,令听众屏息凝神。”
2. 影视评论中
“这部影片的配乐气势恢宏,尤其是高潮部分,简直响遏行云,令人震撼。”
3. 舞台表演评价
“歌手在舞台上的一曲高歌,声如裂帛,响遏行云,赢得了满堂喝彩。”
四、注意事项
- 该成语偏重于“声音”的表现力,不适用于描述其他类型的“震撼”。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声震云霄”等近义词混淆。
- 适合用于正式或文艺场合,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响遏行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是中文语言中极具表现力的表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