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模像样的意思】“像模像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看起来有模有样、像那么回事。这个成语多用于褒义,但也可能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具体含义需根据语境判断。
一、
“像模像样”字面意思是“像模子、像样子”,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表现看起来很像一个正式的样子,但未必真的具备实质内容。在日常使用中,它既可以表示肯定,也可以带有一点调侃的意味。
例如:
- “他第一次主持会议,表现得像模像样。”(褒义)
- “你这画得像模像样,其实一点都不像。”(略带讽刺)
该成语结构简单,寓意丰富,广泛应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词语 | 像模像样 |
拼音 | xiàng mó xiàng yàng |
词性 | 形容词/动词(可作谓语) |
含义 | 形容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可能缺乏实质内容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行为、表现或事物的状态 |
褒贬色彩 | 可褒可贬,视语境而定 |
近义词 | 有模有样、像模像样、装模作样 |
反义词 | 破绽百出、一塌糊涂、不伦不类 |
典型例句 | 1. 他第一次上台演讲,表现得像模像样。 2. 这个方案看起来像模像样,实际操作起来却漏洞百出。 |
使用场景 | 日常交流、文学作品、新闻评论等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像模像样”时,应注意上下文,避免因语气不当引起误解。若想表达更精准的意思,可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更贴切的词汇。
例如:
- 如果是正面评价,可以说“他表现得非常专业”;
- 如果是带有批评意味,可以说“他只是表面上做得像模像样”。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像模像样”虽是一个常见成语,但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情感色彩差异较大,需要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