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而成,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书共二十篇,因此也被称为“论语二十章”。以下是对《论语二十章》的原文与翻译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内容概述
《论语二十章》涵盖了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思想的阐述,涉及个人修养、政治治理、教育理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每一章都短小精悍,但内涵深刻,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章节 | 原文 | 翻译 |
第一章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
第二章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的人,很少见;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作乱的人,从来没有过。” |
第三章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容伪善的人,仁德很少。” |
第四章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
第五章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谨慎对待政事并讲求信用,节约用度并爱护百姓,使用民力要适时。” |
第六章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 孔子说:“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行为要谨慎诚信,广泛地关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
第七章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请教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可以说是好学了。” |
第八章 |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先实践自己要说的话,然后再去做。” |
第九章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
第十章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 |
第十一章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听进不同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 |
第十二章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做老师了。” |
第十三章 | 子曰:“君子周急不继富。” | 孔子说:“君子帮助急需的人,而不去锦上添花。” |
第十四章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
第十五章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
第十六章 | 子曰:“吾与点也!” | 孔子说:“我赞同曾点的观点!”(指曾点所表达的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
第十七章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孔子说:“颜回真贤德啊!一竹篮饭,一瓢水,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
第十八章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显得粗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文采和质朴均衡,才是君子。” |
第十九章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第二十章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
三、总结
《论语二十章》虽篇幅不多,但内容丰富,涵盖了孔子对人生、社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深刻见解。每章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通过学习这些篇章,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也能从中汲取智慧,指导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