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酒迷花出处于哪里】“恋酒迷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沉溺于饮酒和赏花,比喻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的生活方式。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具体来源虽有多种说法,但最常被引用的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
一、
“恋酒迷花”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用于描写文人雅士沉醉于诗酒风流、赏花游乐的生活状态。后来在宋代文人的笔下,这一词语逐渐演变为一种带有贬义的表达,用来批评那些沉迷于享乐、缺乏志向的人。如今,“恋酒迷花”多用于形容人贪图安逸、不求上进,常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二、出处与演变表
时期 | 文献出处 | 内容或含义 | 含义演变 |
唐代 | 白居易《长庆集》 | “恋酒迷花,不务正业。” | 描述文人雅士沉醉于诗酒风流、赏花游乐的生活方式,偏向中性或褒义。 |
宋代 | 欧阳修《六一居士集》 | “恋酒迷花,误身败事。” | 开始带有贬义,批评沉溺享乐、荒废事业的行为。 |
明清 | 《红楼梦》等小说 | “恋酒迷花,终成空梦。” | 进一步强化贬义,强调沉迷享乐带来的虚无与失败。 |
现代 | 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 | “指人沉溺于饮酒、赏花等享乐活动,不思进取。” | 成为常用成语,多用于批评或讽刺。 |
三、结语
“恋酒迷花”从最初的文人生活写照,逐渐演变为对沉迷享乐的批评用语,体现了语言在历史中的演变过程。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生活的风貌,也警示人们不要沉溺于表面的安逸,而应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