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蓍龟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不待蓍龟”是一个较为少见但含义深刻的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蓍,草也。君子以观其象而知吉凶。”后来引申为不需要借助占卜工具(如蓍草、龟甲)就能预知事情的成败或结果。常用来形容人有远见卓识,能够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无需依赖占卜。
一、成语“不待蓍龟”的意思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待蓍龟 |
拼音 | bù dài shī guī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含义 | 不需要依靠占卜来判断事情的结果,表示有先见之明或对局势有深刻理解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有智慧、有远见,能洞察事态发展 |
近义词 | 先见之明、未雨绸缪、料事如神 |
反义词 | 盲目行事、坐以待毙、不知所措 |
二、关于“不待蓍龟”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民间语言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比喻,后半部分是解释或总结。以下是一些与“不待蓍龟”相关的歇后语:
歇后语 | 解释 |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 表示事物明显,无需多言便被众人反对 |
眼看山河——心知肚明 | 形容对形势了然于胸,心中有数 |
雷声大,雨点小——虚张声势 | 虽有声势,但实际效果不大,需冷静判断 |
看破红尘——心如止水 | 表示看透世事,内心平静,不为外物所动 |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 提醒人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
三、总结
“不待蓍龟”这一成语强调的是人的智慧和远见,它不仅在古代用于描述有识之士的判断力,在现代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能够洞察事物本质、提前做出决策的人。虽然这个成语本身并不常见,但它所传达的思想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结合相关歇后语来看,这些俗语往往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类似的道理,比如“眼看山河——心知肚明”就与“不待蓍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了对局势的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
因此,无论是学习成语还是了解民间智慧,“不待蓍龟”及其相关的歇后语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内容。